项目质量问题如何进行预防?
发布时间:2023/4/17 10:06:00
虽然可以靠增加质量控制手段来防止将有缺陷的产品交付给客户,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但是否会降低缺陷产生的概率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增加质量控制活动只能减少返工成本,而不会降低缺陷发生的可能性。或许有些人会感觉到:如果有人检查工作成果,可能会促使人们更加认真而仔细地工作,从而会减少了错误的发生。
但我们假设人是相对“理性的”,其工作质量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呢?答案是:采取措施防止犯错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预防措施。与其依靠后续的检查措施(质量控制)来发现问题再修正,还不如在一开始就把它做好。
预防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但真正的预防和大多数人的直觉理解是不同的。所谓预防,就是采取措施保障一次性把事情作正确。没有人会有意识地做错事情,但总是以一定的概率出错。既然如此,预防所提倡的机制就是在“人是会犯错”的假设基础之上,设置一定的措施防止人们出错或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错误而迅速纠正。这里的预防机制需要一定的投入才能体现作用。大多数人也希望不出错,但却仅仅停留在“期望”和“意识”上,没有采取任何前期的投入来防止出错,自然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判别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主要看是否在预防上有投入。
认识到了预防的作用,就需要在项目活动中去贯彻预防措施,怎样才能做到呢?第一、实施预防活动的前提是承认“普通人是会犯错误的”。这个观念被认可是实施预防措施的前提。第二、建立可以让普通人不犯错误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并加以遵循。这体现了前述“继承和传播成功经验”的基本原则。第三、一个建立好的流程要想起到作用,实施者必须对流程的把握到位,这样才能使得好的经验被真正复制和传承。所以对实施者进行培训,以掌握不犯错误的方法,也是预防措施得以起作用的必要环节。实施以上三个活动,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但这些活动本身也是需要资源投入的,那就意味着需要分配资源去做这些活动。在实践中,这就成了一个难点。很多人在犯错之后,不得不投入成本去纠正,虽然心疼,而又不得不做。而对预防,很多人却心存侥幸,能省则省,认为自己不会犯错。其实,预防的投入是必要的。
防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问题预防措施,譬如汽车的档位拨杆如果不是放置到停车档或空档,你就无法启动发动机,这样就是避免了发动机在带负荷下启动造成损伤,保护了发动机,就是不给你犯错的机会。还有一些饮水机设置了确认锁,就避免接开水人了被开水烫伤的风险。还有家庭断路器,过负荷自动跳闸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防错手段。
多采用科学的流程和技术手段,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于项目质量的预防大有裨益。我们的观念就是:人是无法完全避免犯错误的,能不依赖人处理的工作就坚决不靠人来保证,而是依靠自动化设备或程序来保证一次就把事情办对,而能一直办对。人的作用是优化程序,改进设备。预防的最高境界就是零缺陷,做到零缺陷要靠出错报警能力、自动纠错能力、自动防错能力。